第291章 半导体提议,光刻厂!

;国产技术突破的难度,不只是要做出同样的产品和等效的技术,还要避开西方的专利壁垒,采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。

  这就难上加难了。

  但即便如此,前世依旧把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差点全部摘秃噜皮。

  秦主任笑着伸出手:“谢谢,你这些观点很重要,我这就上报。无论如何,都很感谢。”

  “主任言重了,若是我说得不对,你们就当我瞎说,海涵。”

  “呵呵,那不会。科学的探索本就是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何况是这么别出心裁的建议,意义重大!”

  王逸摆了摆手:“不成熟的想法罢了,希望有点参考价值。光刻机这个东西难,光刻胶也难,都得看国家机器了。”

  秦主任点点头:“放心,光刻胶也是官方大力扶持的领域,必须突破!”

  王逸松了口气,若是这些难题官方都逐步搞定,那就稳了。

  又交流了一番,王逸离开管委会。

  而秦主任则直奔某机要之地,汇报王逸的想法。

  不管成不成的,都是一个新的思路,让院士专家鉴定一下也好。

  不成,可以当做一个思路,有借鉴意义。

  若是成了,那就再好不过,弯道超车都有可能。

  届时,王逸都是大功一件。

  没办法,造晶圆厂可以,研发芯片也可以,但研发光刻机,王逸真办不到。

  太难了。

  只能把自己知道的思路都说了,多少提供点帮助。

  若是光刻机厂建成,国产EUV突破,那就再好不过。

  但若是突破不了,也没有办法,只能用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,凑合着来。

  至于国产DUV光刻机,现在官方大力扶持,最快也得四五年才能研发成功。

  王逸的晶圆厂一期今年年底就能建好,根本等不了。

  还得先订购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啊!

  阿斯麦的光刻机都得提前一年左右订购。

  2012年年初订货,2013年年初交货就不错了。

  届时正好晶圆厂交付,到货直接安装调试。

  所谓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

  半导体大牛和技术人才,现在就得着手招聘了。

  今年一年的时间,招聘人才,组建班底,然后进行65nm制程研发。

  刚开始,王逸不想步子太大,就从65nm开始,一步一个脚印,慢慢来。

  等到明年晶圆厂调试好后,明年年中,或者下半年,开始试产65nm。

  2013年年底前成功量产65nm芯片,就算成功了。

  当然,和帝都对赌协议,是2014年年底前投入设备超过170亿,并成功量产65nm就行。

  时间非常充裕。

  起步阶段,讲究稳扎稳打,不用太过激进。

  等后期兵多将广,架构成熟,就可以跨代研发了。

  像是前世的三星,在落后台积电的状况下,有了梁老的加持,直接跳过16nm,直接研发14nm,弯道超车。

  气得台积电以竞业协议和技术泄密的理由,把梁老都给起诉了!

  同样,后期架构成熟,王逸也有了梁老这种半导体大牛,再招募一些其他半导体人才,组建研发团队,也能跨代研发。

  至于入股中芯国际……王逸研究了一番,直接不考虑了。

  当下的中芯国际,自从张老被台积电逼着离开后,就陷入了权力争夺的乱纪元。

  再加上台积电掌握了10%的股权,妥妥的搅屎棍。

  以至于中芯国际的高层领导,或者中层领导,很多都只知道争权夺势,尔虞我诈。

  反倒是踏实搞研发,不会站队的实干型人才,被排挤打压,不得不离开中芯国际。

  这种乱纪元局面,导致中芯国际制程突破缓慢,人才流失严重。

  王逸清楚,这个乱纪元会一直持续近十年,直到多年后梁老加盟,才开始了飞速突破的新时代。

  但这新时代持续没多久,又请来梁老的死对头蒋老当总裁,玩的一手卸磨杀驴,险些又开启新一波的乱纪元……

  只能说乱,太特么乱了。

  这种泥潭一样的公司,王逸是懒得投资,没价值。

  至于全资收购?更不现实!

  有台积电那根搅屎棍当大股东,王逸就收购不了中芯国际!

  与其如此,还不如专心做自己的星逸半导体。

  王逸有了计较,购买DUV光刻机,招募人才,挖半导体大牛,这些事都得提上日程了。

  王逸雷厉风行,一回到总部,就喊来简子妍:

  “子妍,从现在开始,星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