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0章 最大的黑马

  不同于衍生品等票房外收入可以占到电影公司总收入70%的好莱坞,现在国内的电影在这方面连1%都费劲,所以多数电影公司直接放弃了相关产业。

  剩下收入的大头主要是销售播放权,一般电影评分和好评度越高,各种版权的售价也会相应高些。

  这是一笔缓慢而持续的收入,极光文化虽然之前没有相应的部门,但组建也并不费事,安排几个专人负责就好了,操作得当一般能达到票房收入的20%-50%。

  等以后作品越来越多,都可以归拢在一起统一管理。

  《失恋33天》的成功太过偶然,很难推出续集,衍生作品之类肯定是不用想了,不过电视剧倒是可以收割一波。

  作为福利,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他已经全权交给老藤,无论对方做监制还是导演,投资同样是1000万。

  有电影在前再加上老藤与各大电视台的关系,亏钱基本是不可能的,给了他一个非常丰厚的分成比例,既能算是变相的奖励,也不会担心他不卖力气。

  肖扬的《老男孩》现在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,这部喜剧片的投资更低,只有300万左右,不过那是因为整部戏不仅没有大牌演员,专业演员都不多。

  只有女主唐艺欣算是借着《甄嬛传》有些名气,但这部戏却是她在《甄嬛传》播放前拍的,也谈不上什么身价。

  因为很看好这部影片,在宣发上刘宇盛却并没有吝啬。

  同样是400万宣发费用,级别与《失恋33天》相同,也同样由影行天下使用了类似的宣传推广模式,只是这次的主题换成了青春与怀旧。

  因为发行方的保守策略,极光传媒负担的发行成本更是提高到300万,几乎与制片成本相同,当然他们最后的分成也会更高一些。

  《老男孩》也不负众望,票房一路稳定走高。

  2012年前后,70后和首批80后已开始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。

  电影通过录像带、港台流行文化、老式校服、“迈克尔·杰克逊”等一些复古元素,唤醒一代人对90年代的集体记忆,更引发了跨代际的情感共振。

  在诱发怀旧情绪的同时,还让曾经满怀希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,回想起儿时的梦想与现在落魄现状的对比。

  故事讲述的就是两位事业不顺的中年人从“失败者”的位置,重新树立信心的追逐梦想过程。

  虽然这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喜剧,但故事却巧妙的通过两条时间线增加了戏剧张力。

  校园时代的热血与纯真,组建乐队、暗恋校花、对抗霸凌,节奏轻快,充满青春气息,中年生活的琐碎与压抑,职场受挫、家庭压力、身体衰老,色调灰暗,充满现实质感。

  两条线通过近些年流行的“选秀”事件交汇,让理想与现实强烈对撞,让观众直观感受时光流逝的残酷。

  情感方面的渲染肖扬导演也非常成功,拥挤的出租屋、油腻的包子铺、简陋的发廊,把两位主角的小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具体。

  还用校花的婚纱照象征青春的消逝、MJ的逝世新闻隐喻偶像时代的终结、电视里的选秀节目映射全民造梦的浮躁,通过碎片化符号构建出一代人的精神图谱。

  短片没有落入“追梦成功”的俗套,而是以“失败”收尾让两人止步海选,却在电视前相视而笑。

  最后就是音乐的赋能,歌曲不仅贴合短片主题,更成为独立的文化符号,甚至反向带动电影的票房传播。

  “转眼过去多年时间,多少离合悲欢

  曾经志在四方少年,羡慕南飞的燕

  各自奔前程的身影,匆匆渐行渐远

  未来在哪里平凡,谁给我答案

  那时陪伴我的人啊

  你们如今在何方

  我曾经爱过的人啊

  现在是什么模样”

  当这首同名主题曲《老男孩儿》响起时,几乎让每一个人都回忆起自己的懵懂青春、苦涩爱情,以及年少时的愿望与遗憾。

  虽然有很多业内人士吐槽这部电影是草台班子,很多地方处理得并不成熟,光影处理与镜头转换也有些野蛮粗暴,有粗制滥造之嫌。

  但观众对这部笑中带泪的喜剧片却非常买账,即使有《金陵十三钗》和《龙门飞甲》压着,票房也一路高歌猛进,最后竟然收获了4.5亿票房,直接逆袭了《失恋33天》成为一匹更大的黑马。

  最终的票房分成比《失恋》还高了1000多万,直接拿到1.5亿,不只是吃到怀旧红利,也让小成本喜剧片走入了大众的视线。

  不同于《失恋33天》,这部戏其实是可以拍续集的。

  在刘宇盛的记忆中,肖扬积累了几年后确实这样干了,续集的立意虽然大不如前作,但凭借第一部的人气也拿下了2亿左右的票房。

  如果老肖有意拍第二部,刘宇盛肯定也会非常支持。

  他相信“筷子”们的才华,只要多给他们足够时间来筹备,即使票房稍差刘宇盛也愿意继续支持。

  不过现在并不着急,因为突然爆火后“筷子”们的情绪需要释放。

  电影上映后,筷子组合也随之爆火。

  虽然第一部戏的导演片酬并不多,但不同于靠拍电影为生的老藤,手握同名主题曲《老男孩》完全可以通过出席各类商业活动和晚会将名气变现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